黄帝陵就不说了
说说秦陵
大名鼎鼎的秦始皇陵,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,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,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,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、埋葬丰富而著称于世。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,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。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
秦二世(胡亥)墓 位于西安市大雁塔东南、西曲江池村南面的半坡上。整个陵园占地20余亩。正南是一座朱门红柱卷棚式三间进深的山门。门额正中高悬一块“秦二世皇帝陵园”的黑色金字大匾。穿过山门拾级而上,是一座秦代建筑风格的硬山式大殿。面积约184平方米的大殿内,陈列着“指鹿为马”的塑像群。2米多高的胡亥、赵高、子婴、阎乐等5个人的彩色立体像,塑造得神态逼真、栩栩如生。大殿的后面就是胡亥的陵墓。墓为土筑,圆形,高5米,直径25米。墓北竖有一块3米多高的石碑,正面阴刻着“秦二世皇帝陵”六个隶书大字,为清乾隆四十一年(公元1776年)陕西巡抚毕沅所立。
秦庄襄王陵,庄襄王死后,据载:“葬芷阳”。又据记载:“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五里,俗称谓子楚,始皇陵在北,故亦为见子陵。”据考证,芷阳为当时秦国一个县,辖今白鹿原。今西安市韩森寨的大土冢,若认为是秦庄襄王陵,也在芷阳的辖区内。另据笔记史料《隋唐嘉话》载:“望京城东有冢,俗谓吕不韦冢,以其尖上,亦谓之尖冢,咸亨初,有英禅师言见鬼物云,秦庄襄王过其家索食,自言是其冢。”所以,自唐以后,一般以此笔记史料,就称今韩森寨大冢为庄襄王的陵墓。此冢原占地4公顷,今减少为2公顷,高约17.3米。如今陵周是工业区,还有西安市动物园(原来老的),有路可通陵上。
说说汉陵
在陕西咸阳市北原(亦称五陵原)上。西汉共有十一个帝王陵墓,除文帝刘恒霸陵和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郊区处,其余九陵都分布在渭河以北咸阳北原,自西而东为武帝刘彻的茂陵,汉陵形式均为覆斗形状,全部用夯土筑成,上小下大,显得稳重。汉陵因为其规模宏伟,故称为“山陵”,汉陵均有城垣和祭祀建筑遗迹。
文帝葬在霸陵,在现在西安市的东边。霸陵是个朴素的陵墓,据说是瓦做的,里面也没有什么珠宝玉器,所以很完好地保存到了现在.
阳陵简介:
汉景帝刘启陵墓,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张家湾机场汽车专用公路西侧。陵墓东西长166.5米,南北宽155.4米,高31.6米,呈覆斗型。1990年5月,汉陵考古队在阳陵南区发现一组14行共24个俑坑的丛葬设施。共81座位陪葬墓,现已清理的第6和第8号两坑,虽均遭盗扰,仍出土彩俑彩陶400余件,铜铁兵器、农工工具、衣饰及货币千余件。另从17号坑发掘出土木车数乘和一批随车陶兵陶俑。出土陶俑均为男性裸体,除发、须、眉、眼涂黑外,通体为橙红色彩绘。
据测算,阳陵的陶俑总数可达数万个。伴随出土文物以金属器物为主,有铜簇、弩机、带钩、马衔、“半两钱”、铁矛、戟、剑,还有陶井、灶等。
说说唐陵
1、永康陵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,位于咸阳城东北 55 公里处三原县陵前乡侯家堡。
2、兴宁陵 位于咸阳城东 20 公里处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。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墓。
3、唐献陵。唐献陵在三原县北20公里徐木乡永和村荆原,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墓葬,于贞观九年(公元635年)葬于此。献陵墓冢呈复斗形,长宽约100米,高13米,陵前饰有大型华表、石犀,特别是石虎、石犀,体态雄建、沉毅、昂扬,除其中一石犀、石虎已移入陕西省博物馆石刻室外,其它均保留在墓前。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的功臣、密戚陪葬冢,已发掘的和有墓碑者,计有李风、李神、樊兴等30多座。
4、唐昭陵。唐昭陵位于西安市西北70公里的礼泉县城东北22.5公里的九仲山上,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。九仲山山峦起伏,气势宏伟,主峰颇为神奇:从南面观之,形似圆锥;从西南面望之,形若覆斗,极象日本的富士山;从东面看之,形同笔架,号称“笔架山”。唐太宗的陵墓即凿山为洞,在山峰底部建成地下宫室。以地下寝宫为中心,四周围绕墙垣,号称“皇城”,内有献殿、祭坛等建筑。皇城之外的山南部分平原地带约20平方公里的扇形地区,为唐代称作“柏城”的昭陵陵园。陵园内以寝宫为中心,按亲疏远近、地位等级,分布有167座宗亲和臣僚的陪葬墓。另外在皇城祭坛附近还置有阿史那杜尔等十四君长石刻像,以及“昭陵六骏”石刻像。在陵园内各陪葬墓前还有许多碑刻与石像。是一座非常庞大的陵园。今昭陵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,残存的碑刻、建筑材料,以及陪葬墓的发掘资料等,都集中陈列在昭陵博物馆内。
5、唐乾陵。唐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,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大周大圣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。梁山海拔1048米,是石灰岩质圆锥石山,山峰有三处:北峰最高为乾陵;南峰较低,分为两座山头,东西对峙,正面各有一土阙,当地称“奶头山”。远望乾陵梁山,恰似美女披发仰卧,头枕东北,脚蹬西南,缥缈秀逸。乾陵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。内城以乾陵为中心,东西长1450米,南北长1582米,四面各开一门。城内建有众多建筑。今在内城及其南门(朱雀门)外甬道两侧,残存有石人、石狮、石马、石朱雀、华表,以及“述圣记碑”、“无字碑”和61尊番酋石像等大批陵墓石刻。乾陵外观宏伟,内藏丰富,修建坚固,至今未被盗掘。
6、唐恭陵是唐高宗李治、女皇武则天之子李弘的陵墓
7、唐中宗李显定陵,位于富平县凤凰山的狮子窝村北,南距县城约十三公里。李显曾改名哲,又复名显,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。于公元710年被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,同年十一月安葬定陵,谥为孝和皇帝,庙号中宗。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,好象一只飞翔的凤凰,以此而得名“凤凰山”。陵园为长方形,座北朝南,地形北高南低,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,而以陵墓为最高点。周围约十公里,有朱雀、玄武、青龙、白虎四门。陵前石刻中,现仅存石狮一对(一只腿残),石人五个(二残)。据《旧唐书》、《长安志》、《富平县志》记载:陵区有王妃赵氏、节愍太子重俊、公主宜成、长宁、成安、安定、永寿及驸马王皎等墓十五座(现存数)。
8、唐桥陵。唐睿宗李旦桥陵,位于蒲城县西北十五公里的金炽山,今坡头乡安王村。李旦(公元662年-716年),唐高宗李治子。公元684年至710年在位。始封殷王。桥陵墓地现有石人十对,石马五对,石狮、石驼鸟、独角兽、华表各一对。桥陵内合葬、陪葬的还有其皇后、太子、公主和王公大臣等。碑名中有唐玄宗李隆基亲手写的,还有为后世所推崇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。
9、唐泰陵。唐玄宗李隆基泰陵,位于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金粟山,今保南乡敬母寺村。李隆基(公元685~762年),一称唐明皇,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。据《蒲城县志》记载:陵墓占地面积2顷,封内38公里,下宫去陵2.5公里。实测东西长3142.5米,南北宽112.5米。地面文物现存四门石狮6个,华表2个(1残),石人9对,石马5个,立像3尊,独角兽1对及飞马、驼鸟等。这些精美的大型立体石雕,经历了1100多年的风雨浸蚀,到现在大部分尚完好无缺。陵内除玄献杨皇后陪葬墓外,另有内侍高力士墓。高墓碑已残(大历12年,即公元777年立),移至蒲城县文化馆保存。
10、唐建陵。唐建陵是唐代第八个皇帝肃宗李享的陵墓,位于礼泉县东北15公里的武将山上。宝应二年三月(公元763年),葬肃宗于此。整个陵园面积19万多平方米。现在地面尚存大部分石刻,体型略小,但雕刻技巧已超出了前代各陵,为唐代石刻保存最多最完整的一座唐陵。
11、唐元陵。唐代宗李豫元陵,位于富平县西北十五公里的檀山上。元陵现存园内石刻,仅有一个华表、两对石狮(残)、三对石马(残),体型较小。
12、唐崇陵。唐德宗李适崇陵,位于泾阳县西北二十公里蒙家沟的嵯峨山南麓。李适(公元742~805年),唐代宗李豫子。代宗时,李适为兵马元帅,讨史朝义,平定河北。建元元年至贞元二十一年(公元780~805年)在位。建中四年(公元783年),泾原兵变,长安被朱慈占领,他一度逃往奉天(今乾县),后又遭李怀光之乱,逃到汉中,几乎做了亡国之君。嵯峨山古名荆山,是关中名山之一。山的西面为冶谷河,东为清河。山有五峰,秀丽如笔架形,故又名“笔架山”。崇陵石刻保存基本完好,有石人、石马、朱雀、飞马、华表,雕刻形象生动。
13、唐丰陵。唐顺宗李诵丰陵,位于今富平县东北十七公里的雷村金瓮山上。李诵(公元761年~806年),唐德宗李适子。为太子时即与王叔文、王丕等筹划改革政治。贞元二十一年(公元805年)正月继位,于同年八月被宦官俱文珍等勾结大官僚及藩镇势力迫其退位,立太子纯为帝(即宪宗),次年病死。丰陵地面石刻现存华表一(破裂),石狮一及陪葬墓一座。
14、唐景陵。宪宗李纯景陵,位于蒲城县东北15公里金炽山。
15、唐光陵。穆宗李恒光陵,位于蒲城县北10公里尧山。
16、唐庄陵。敬宗李湛庄陵,位于三原县北柴窑原上。
17、唐文宗李昂章陵,位于富平县西北十公里的西岭乡天乳山上。李昂(公元809~840年),穆宗子,敬宗弟。宝历二年十二月为宦官王守澄等所拥立,公元827年至840年在位,后被仇士良等软禁至死。《富平县志》记载,章陵有陪葬墓一座。现仅存石狮一,石人一,皆残。
18、唐端陵。唐武宗李炎端陵,位于三原县北徐木乡。李炎(公元814~846年),唐穆宗李恒之子。端陵现存四门石狮二对,石马存三个,石人五个,皆残。陪葬墓一座。
19、唐贞陵。唐宣宗李忱贞陵位于泾阳县西北三十公里白王乡崔家村仲山之南麓。李忱陵园内无陪葬墓,地面现存华表一对,石飞马一对,石鸵鸟一,石马四(皆残),石人十三。
20、唐简陵。唐懿宗李崔简陵,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青乡紫金山上。李崔于乾符元年(公元875年)入葬。陵园地面现存石马一对(残)、小狮三个、大石狮五个、石人三个(残)。
21、唐靖陵。唐僖宗李儇堆土陵,位于乾县东北10公里鸡子堆。